自來水它是指通過自來水處理廠凈化、消毒后生產出來的符合相應標準的供人們生活、生產使用的水,也可以叫做飲用水。而保障飲用水水質安全直接關系到我國民生的重要問題。本文我們將和慕迪一起了解有關自來水處理的工藝流程。
我國《城鎮供水水廠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CJJ 58-2009)中規定,自來水在進入管網之前需經過混凝、沉淀、過濾和消毒等一系列常規的處理以及水質在線監測工作。凈水工藝是指原水轉變為出廠水的給水處理過程,包括預處理、常規處理、深度處理以及特殊處理等。其中,常規處理工藝是飲用水生產的主要工藝,目前仍為大多數自來水水廠所采用,一般包括混凝、沉淀、過濾、消毒四個工序。
1.原水混合絮凝:首先通過一級泵站或引水管把江河湖泊等地表水或地下水抽取到水廠。通過混合設備向原水中加入混凝劑,快速均勻地分散于水中,以利于混凝劑快速水解,聚合及顆粒脫穩,形成大顆粒絮凝體(俗稱礬花);
2.沉淀:混凝階段形成的絮狀體依靠重力作用從水中分離出來的過程稱為沉淀。水中的顆粒沉于沉淀池底,污泥不斷堆積并濃縮,定期排出池外;
3.過濾:沉淀出水流入濾池,利用濾池的石英砂、過濾頭等濾料層過濾,進一步除去水中細小懸浮雜質、有機物、細菌、病毒等,從而使水體濁度達到自來水廠出廠水標準;
消毒:水經過濾后,進行消毒處理即可得到合格的自來水,再流入清水池。常用的消毒劑有液氯、二氧化氯、次氯酸鈉等;
當然在消毒處理好之后,要對相應的有害物質進行監測,確認各項有害物指標都合格后才可以將其輸送給大家使用。就比如說消毒劑問題吧,自來水廠比較常見的是用過含氯消毒劑來進行消毒滅菌,那么這時可以在出水口安裝總余氯在線分析儀來對消毒劑余氯進行監控,避免出現過度消毒或者滅菌不到位的情況出現。
4.輸送:儲存于清水池的自來水經送水泵房(二級泵站)提升達到一定的水壓(一般是0.48MPa),再通過輸、配水管網送到千家萬戶。
雖然從上面流程看并不復雜,但是制水工藝是直接關乎我們健康的,所以一定要謹慎的做好每個環節。只有嚴格的按照凈水工藝各個環節的要求,做好相應的水處理工作,大家飲用水安全才有保障。